吉林省高度重视培育服务业新业态,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业态市场主体保持稳步向前,为服务业增长增添动力。这主要得益于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包容性审查、宽容性监管措施,帮助相关主体办理营业执照,取得合法的市场主体资格。根据省市场监管厅公布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相关服务业“三新经济”市场主体总数14759户,相比2022年底增加642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增加了584户。二是新业态创造新的消费增量。2023年,吉林省从抓消费恢复到促消费扩大,新业态创造的消费新增量抢眼。较有代表性的是网络零售,根据吉林省统计局最新数据,全省2023年前10个月的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6.21%,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56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居全国首位。三是服务业新业态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首先,“首店经济”创造了更多的消费需求。“首店经济”具有聚集效应,能够带动形成消费增长点,不仅满足了原有消费需求,更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特色餐饮、个性潮牌、户外露营等新业态“首店”广受市场欢迎。其次,即时零售助力实体商家开启新发展模式。省内多家药店布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在美团买药上线即时配送服务,较好地满足了门店附近居民的即时购药需求。这种“本地门店+即时配送”的新型零售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居民“线下不知去哪买,电商下单来不及”的痛点,同时也让实体门店获得了销量增长的新渠道。最后,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增色旅游市场。省内多个景区推出沉浸式文旅活动。比如,长春动植物公园推出“梦幻西游”主题活动,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积极开发户外剧本互动项目,长白山鲁能胜地打造了具有体能开发和一定技巧训练的项目。以上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和项目的开展,推动全省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新业态是新生事物,既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又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和新奇体验。不过,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也面临一些问题。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吉林省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步伐总体落后于发达地区,短期内不具备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的条件。从主体培育角度看,存在的问题是政策支持不足,省内新业态专项扶持政策仍有欠缺,尤其是在数字化促进政策、资金引导及优惠政策普惠性上力度不够。从消费体验角度看,服务业新业态存在场景新意和优质品牌缺乏的问题,新业态配套服务和周边设施建设亟须提升。
服务业新业态的培育与发展应更加注重消费需求的升级和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具体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大对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出台针对服务业新业态的专项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进入服务业新业态创新领域。二是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服务业新业态运行监测指标体系,针对新业态发展趋势、行业分类、运行效率等开展跟踪分析,开展动态化的宏观调控。三是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效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改善新业态劳动者工作条件。四是积极构建适宜新业态经营主体运营的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新业态“一件事”办理流程。五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服务业新业态的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新业态的生命力和规模化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同时,新业态是未来新产业、新经济的初始形态,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推动服务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不仅是对产业发展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们美好生活期望的满足。服务业新业态发展契合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要求,必将在吉林省实现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更大作为。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