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研究 > 成果推介 > 正文
刘信君 佟大群 于 波:一部值得品读的学术力作
时间:2017-06-12   来源:历史研究所   作者:佟大群

    一部由吉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信君研究员、佟大群副研究员、于波研究员合著的《奉天•盛京将军传略》,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刊行。这部由90余篇传文构成的学术新著,是清代东北官场百态的集中展示,是清代东北社会发展的精彩演绎,值得茶余饭后细细品读。相信广大读者在掩卷之余,都会有所感悟。

                                           一

  奉天将军、辽东将军、盛京将军等是同一职位在不同时代的称谓,根据存在时间,也为便于表述,称作“奉天•盛京将军”。奉天•盛京将军在清代东北三将军中位尊权重,在清代官僚体系中颇有影响。据作者统计,自顺治元年(1644)设立“盛京总管”,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裁撤“盛京将军”,前后263年间,共有113人出任该职。其中如松筠、福康安、耆英、赵尔巽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除了“正任”将军,奉天•盛京将军还有署理、护理、暂署、暂护等任职形式,《奉天•盛京将军传略》为其中史料较为丰富的97人树碑立传,可补清朝国史馆、《碑传集》等官私文献之阙。他们的仕宦生涯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浓缩了清代东北官场之百态。该书将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事迹娓娓道来,颇有可观之处。

                                          二

  奉天•盛京将军是清代盛京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在东北边疆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清朝制度,该将军职掌,包括“镇抚留都”、“安辑旗民”、“董率文武”等三方面。就具体而言,除了“军师卒戍”以外,对于“田庄粮糈之籍、疆域之广轮、关梁之要隘”等事务,这位封疆大吏都要“周知其数”,并且需要适时“简稽”。而且,凡有阙失,必须及时“修饰”,以日臻完善。

  因此,在对事迹人生的品读中,我们发现,不论旗务、民务、参务,还是财务、商务、学务、外务,包括今辽宁、东部内蒙古以及吉林部分地区等在内的东北发展,都打上了这些将军的鲜明烙印。明末以来东北的经济建设、社会民生、文化教育等,沿着一条较为特定的路径发展,其中奉天•盛京将军在“路径形成”中的作用特别突出。因此,一部奉天•盛京将军仕宦事迹的回顾,也是一次清代东北人文精神的巡礼。该书将这个特别重要却鲜有人触及的论题,以较为鲜活的人物传略的形式呈现。个中诸多细节,都饶有趣味,非常值得期待。

                                          三

  《奉天•盛京将军传略》一书,其选题科学严谨,兼顾了理论性和现实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的辩证统一,从策划酝酿到最后成稿,前后历时三年之久,全书约60万字,内容丰满。作者以蹈虚附会为鉴戒,爬梳文献甚勤,写作期间,将清代官方档案、近代碑传文物、今人论著文章等素材几乎收罗殆尽,并反复研读,严谨考订,辨伪存真,力争做到言必有据。

  此外,作者还以雅俗共赏为标准,几度删繁就简,数易其稿,精心插图,以求日臻完善。可以说,这是一部值得茶余饭后细细品读的学术新著。相信,广大读者既能在严肃的历史叙述中感悟历史叙述的严肃,也能在他人人生的品味中品味个人人生。

  近年来,三位作者一直致力于清代东北三将军文化研究。应当说,《奉天•盛京将军传略》与《吉林将军传略》(201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姊妹篇,已经奠定了我院学者,在同类问题研究中不可撼动的学术地位,可喜可贺!由于格局初创,且卷帙偏大,书中一定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方家教正,更请读者海涵。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