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会)要闻 > 正文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服务大局 争创佳绩
时间:2011-06-24   来源:院(会)机关党委
 院(会)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和内容,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相结合,与贯彻院(会)“面向地方、面向现实、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院(会)方针和中心工作相结合,立足科研工作,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服务大局、争创佳绩”为主题,以打造精品成果为活动载体,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连续几年名列院(会)考核第一的基础上,又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面世,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规划学科发展、加强应用研究、加强基地建设和推进学术交流等方面成绩突出,真正做到了“创先争优”重实效、见实效。
  一、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就是党支部创新实践的过程,也是创先争优的过程。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党支部在创建学习型党支部过程中,将组织学习、团队学习常态化,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需要,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围绕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围绕激发组织活力,围绕科研工作目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每一项工作都是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是工作。在学习中,老党员传帮带队树立了榜样,年轻党员奋发刻苦毫不懈怠。哲学所办公室的门总是迎着朝霞第一个打开,办公室的灯光总是在夜色中最后一个熄灭,办公室里伏案学习的人总是最多,交流讨论总是最热烈……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已在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蔚然成风。
  二、立足社会科学研究,与时俱进推精品,联系实际促发展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以院(会)科研考核体系为标准,科研业绩连续数年名列第一。哲学所目前承担(参加)的科研项目囊括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委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省教育厅项目、院(会)招标项目、院(会)青年项目和横向课题等,共10余项。完成各类成果40余项,其中精品成果(以奖励成果计)数量和水平有很大提高。科研工作取得可喜进步,一是不仅单兵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整体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学科发展方向得到进一步规划,在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前提下,把基础理论研究逐渐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靠拢,把应用研究定位在企业文化与人才管理方面;三是继续保持了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布鲁赫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阿伦特政治思想研究在今年全省社科评奖中分别获奖;四是加强了应用研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另外,院(会)与吉林师范大学联合申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心是教育厅重点基地,基地建设是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年多来,所里整合力量、创新方法,在承担研究项目,建立沟通机制,依托基地平台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是确定了今后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组织一次学术交流会的工作机制;二是成功举办了“全国社会伦理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三是在相互参与课题研究,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整合力量优化资源的方向也前进了一大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党支部把鼓励和支持学者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一个突破口,去年所里同志共参加全国学术会议3人4次,省级会议3人次,主持跨省学术交流会1次。2010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人1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为8人5次,省级学术会议5人3次,随团出国学术交流访问1人1次,在参会规模、人次、水平上均实现了历史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的科学发展。
  三、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树立“为别人提出一个建议,就是为他人献出一份爱心”、 “为组织找到一个问题,就是为团队建设做出一份贡献”的理念,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实现激励与自我激励。党员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同志间相互信任,相互关爱,无论谁有了困难,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都会得到同志们的帮助,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出色完成各项科研任务营造了和谐有序,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