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会)要闻 > 正文
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 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
时间:2010-07-24   来源:本站

院(会)“创先争优”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在基层党支部进行“创先争优”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需要,是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本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作为一个学术杂志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前提,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以人为本,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将杂志的发展推向一个更新、更有活力的境界,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支持、推进学术进步、服务社会发展。

在《社会科学战线》(以下简称《战线》)杂志社党支部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坚持党性原则,增强《战线》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杂志社现有职工16人,是院(会)人数最多的单位之一,其中党员12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3人,硕士7人,平均年龄35岁,是一个在学历、职称、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达到优化配置的团队。

《战线》党支部班子是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创新能力、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特别是支部书记、杂志社主编刘信君研究员科研业绩突出、政治素质过硬,主持、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4项,先后获得省突出贡献专家、省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和荣誉,在学术界、期刊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凝聚编辑部全体成员,不断创新、稳步发展。

支部成员历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创新精神,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思想与党性教育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班子的领导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建设:一是从强化理论学习入手,经常开展政治学习,打牢支部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根基;二是从强化党性教育入手,增强支部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三是从强化思想交锋入手,提高支部班子成员思想素养。

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杂志,在新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中,免不了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对正常工作的干扰。支部班子面对新形势下人际交往的庸俗化,深切意识到防范组织功能弱化的弊病,按先进性标准要求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学习和实践:一是克服利益因素影响,不断提高按民主集中制作决策的自觉性;二是克服感情因素影响,不断增强按民主集中制作决策的原则性;三是克服关系因素影响,增强按民主集中制作决策的科学性。

二、坚持理论创新,在《新华文摘》等文摘的转载量创历史新高

理论创新是学术杂志的灵魂,而杂志所刊发文章的转载率则是衡量杂志学术创新的主要指标。在来稿量剧增的巨大压力下,以党员为骨干,《战线》各个编辑室在稿件的审读、选稿、约稿及栏目设计、文章题目修改、内容调整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使得一大批优秀的文章更为精炼或引人注目,也更易于引起文摘类杂志编辑的关注。

截至200911月底,《战线》杂志在《新华文摘》转载文章30篇,其中“封面文章”5篇,转载率排在全国人文社科类杂志第一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13篇,转载率排在全国人文社科类杂志第2位,创历史新高。

三、创先争优,获得吉林省新闻出版界最高奖3

在杂志社内倡导的争取优秀编辑的氛围中,杂志社和编辑个人连续几年获得吉林省新闻出版奖的最高奖项。

2009年,《战线》杂志社获得了吉林省新闻出版界的最高奖项吉林省政府奖中的2项奖励,一是杂志社作为一个新闻出版集体,获得了吉林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的集体优秀奖;二是杂志社综合类编辑室主任王永平博士获得第二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的省政府优秀编辑奖。吉林省新闻出版界最高奖项吉林省政府奖是从全省2800余家报刊杂志中评选出来的,名额极为有限,《战线》已经先后有2个编辑获此殊荣。而一个单位在同类奖项中获得这样两项殊荣,在吉林省新闻出版界是绝无仅有的。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出特色栏目,刊发名家名作

2008年以来,《战线》党支部以“开创特色栏目,培养学术新人”为宗旨,鼓励杂志社全体成员在栏目设置方面做创新、求开拓、谋发展。

在继续做好“中国改革三十年”、“区域历史与文化”、“新国学”、“清史纂修研究”等特色栏目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信仰问题研究”、“境界本体论”、“敦煌学研究笔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危机研究”、“长吉图开发战略”等专题或特色栏目。

2008年的基础上,2009年的名家约稿也数量可观,刊登了何兆武、陆学艺、陶文、汤重南、邓正来、陈伯海、魏杰、程民生、卞孝萱、王富仁、马戎、正、王南湜等国内老中青学术名家的文章,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特色栏目和一批名家撰写的重点文章在中国的学术思想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新华文摘》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都作了积极的回应,其中有5篇文章上了《新华文摘》封面,有一组文章一次就摘载全文2篇。

五、强化学术平台功能,编辑学术文集,服务学界

在学术文集的编辑、出版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了56万字的学术文集《中国学术三十年:19782008》。该书收录了《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全年—2009年前4期的特色栏目“中国改革三十年”刊发的32篇文章。完成了学术文集55万字的《国学新论》的编辑工作,已于2009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辑部大部分同志参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文集》(共3250余万字)及院(会)青年研究会文集《青年论衡》的编校工作。

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编辑业务培训,培养学者型编辑

对于编辑的业务培训是《战线》近几年来随着新编辑的不断加入而开展的一项延续性的工作,在培训与提高发展方面,杂志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副社长于德钧参加了中宣部牵头主办的“中宣部理论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杂志管理方面的理论;副主编李华参加了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学术期刊英文语言规范与编校业务研讨班;由邵汉明副院长牵头,杂志社领导和老编辑对新来的3位编辑作了8个课时的培训。 200910月份,由编辑部出学费,派3位新编辑到上海参加了新闻出版署同《咬文嚼字》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期刊报纸编辑轮训课程班。

编辑部一贯提倡“编辑队伍学者化”,在不影响编辑工作的前提下,加强编辑整体的学术水平的提高。以2009年为例,编辑部共发表学术论文20篇,出版专著2部。此外,有2位责任编辑进入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七、积极参与或参加学术会议,引导学术发展

在学术发展多样化的今天,一家杂志社及其编辑对于学术会议尤其是前沿性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参与参加,是把握学术发展走向、向名家或前沿学者约稿的主要途径,因而,2009年编辑部成员参加了多次学术会议。在这些会议上,编辑或提交论文,或大会发言,既约到了一批高质量的名家稿件,又拓展了《战线》的学术影响力,加强了同期刊界和学界的联系与沟通。

由于《战线》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因而在全院(会)中层干部民主测评中,《战线》杂志社名列第一,并被评为院(会)优秀党支部。

(机关党委供稿)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