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学术报告会
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
张福贵在报告中既对历史进行了缜密地梳理,又有着人文哲学的关照,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两个“五四”的两种境遇;二是文化“五四”的反传统本质;三是怎样看待“五四”反传统的激进性。他说,历史上实际有两个“五四”: 一个是政治“五四”,一个是文化“五四”。这两个“五四”事实上是有差异的,对他们的历史评价也不尽相同。政治意义上的“五四”爆发于1919年,近百年来作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直被正面肯定。文化意义的“五四”始自1917年,其历史评价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变化。文化“五四”的本质是反传统,正是因为意识到传统文化中缺乏对个人权利、尊严的关注,而使当时的启蒙者从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两个主题出发,采取了激烈的反传统方式来启发国民性。
关于如何把握“五四”精神,邵汉明副院长在报告会结束后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救亡与启蒙、传统与反传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会上,邵汉明副院长代表院(会)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