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人著述 > 历史学 > 正文
《永乐帝 华夷秩序的完成》
时间:2018-10-22   来源:本站

  《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一书是日本学者檀上宽所著(该书日文版是2012年日本讲谈社发行),该书2014年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王晓峰副研究员翻译成中文,2015年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檀上宽是日本著名汉学家、中国明史研究专家、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教授,擅长“大师写小书”,不仅学识深厚,学风严谨,体现了日本学者一贯求实的作风,论证引经据典,可信性高,而且,行文流畅,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该书以“华夷秩序”为着眼点,从中国传统理论、地缘政治、时代特点等方面研究“明初体制”,以完全异于欧洲中心史观、世界观的独特的中国式世界观探讨了中国式近代化模式,打破了国内学界传统的从永乐皇帝对中国近代化或者现代中国的功罪得失角度来探讨中国史的研究。而是以十四、五世纪的中国与周边东亚诸国的关系为轴,重新再现永乐时期历史真相,客观分析永乐皇帝的做为及影响。将明初体制问题作为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该书对学界先行研究尚存争议、没有解决的疑点问题有所发现和敢于突破,如中日学界对“元明之争的矛盾属性问题”的讨论,“明初海禁与朝贡关系”问题的研究,如何解读“明初体制与华夷秩序的关系”以及“明清变革期”等问题,都以“中国式理论”加以重新解读。
  
  在学术观点、结论方面,本书提出了“元明连续性”等论断,并得出明朝专制国家是中国社会的“体制归结”的结论。
  
  该书学术意义重大。对明清史的研究,自战后以来,始终是中日史学界研究的重点,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价值观的多样化给史学研究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欧洲中心史观退出主导地位,中日史学界再次掀起了明清史研究的热潮,“明末清初变革期”成为中日学界研究的热点,而“明初体制”的研究作为明清变革期研究的导论部分也因此具有了特殊的学术意义。将明初体制问题作为研究明末清初变革期的必要课题,可以说是明清史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该书现实意义重要。“明初体制”问题研究是中日史学界共同认知的重要的现代化课题,旨在探索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但双方的具体着眼点不同,对于“明初体制”在十四世纪的中国社会具有怎样的价值,它在其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处以怎样的地位,中国学界把明初体制评价为阻碍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要因,而日本学界的研究不同,它不是从明末上溯到明初来研究明史,而是以明初为起点透视明末乃至现代中国,这种新的角度已经开始成为日本学者研究的热点。本书体现了日本学界对中国历史的理性观照与重新解读,对中国学界的相关研究可以起到一定的启发和补充作用。
  
  该书出版后,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自2015年12月出版以来,该书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纳入到甲骨文“鲤译丛”系列,多家报刊及网络媒体刊文转载、发表书评:
  
  2016年1月6日《中华读书报》将本书列为“2016年社科图书”推荐书目之一;
  
  2016年3月7日《广州日报》刊文《永乐帝如何完成秩序的建设》转载;
  
  2016年第4期《中外书摘》刊文《被逼上兵变之路的燕王》转载;
  
  2016年2月26日《北京晚报》刊文《从他者的眼光看自己》介绍本书;
  
  2016年3月26日《大众日报》刊发书评《以“秩序”构筑华夷世界》;
  
  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撰写书评《明朝继承的不是宋制,而是元代》,等等。
  
  上述对该书的转载及书评在光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搜狐、腾讯、豆瓣网等等各网络媒体上也都同时转发。
  
  由于社会反响很好,该书2015年12月出版后,2016年初即再版印刷发行,共计1.8万册。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