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瞭望 > 智库要闻 > 正文
建构学科、智库、传媒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时间:2017-12-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2月20日,由光明日报社、南京大学主办的“2017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应邀作大会主旨演讲,在题为《建构学科、智库、传媒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演讲中,从中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结合行走非洲大陆30年、建设非洲研究院10年的个人经历,系统阐释了如何推进高校学科建设、智库建设、媒体传播三位一体融通发展的战略思考、核心理念、路径对策。
  
  刘鸿武认为,今日之所以要建设中国特色智库,在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知识与思想的自主性成长与战略引领。而要正确选择中国特色智库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我们必须全面理解中华文明演进的五千年智慧、中国国家治理的三千年思想、中国现代复兴的两百年经验、中国改革发展的四十年成果,及未来百年中华民族与世界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在此五个维度和背景上,来重新理解和确认中国在新时代的身份、角色和抱负,努力贡献全球治理与发展的中国智慧。
  
  刘鸿武认为,今天的中国,在经历了百年来的奋斗后,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发展转换与层次提升,既从过去主要是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自身发展,拓展到倡导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共同发展;从主要通过改革、开放、跟随、学习的追赶型发展,到更多通过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结伴型发展;从主要依赖于资源、技术、人力、资金的旧发展,到更多立足于知识、思想、制度、文化的新发展。中国特色智库建设就是在此大的时代背景形成的中国大学和思想的新方向、新使命。
  
  随后,刘鸿武以非洲研究院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为例,指出过往时期中国的学科和智库建设一直存在三大短板,一是学科建设落后,缺乏原则性知识思想贡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二是往往在小圈子内自说自话,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服务功能与实际影响力;三是国际传播力弱、缺乏话语优势和国际影响。为此,他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本体、以智库服务为功用、以媒体传播为手段并使三者融会贯通”的解决方案,并实施一系列创新性建设举措,才能逐渐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机构与思想智库,成为推进中外思想知识双向、平衡、互动的国际传播机构。
  
  刘鸿武表示,我们需要从当代中非合作的丰富实践中,提炼出可以解释和促进中非共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话语概念,建立起中国的非洲学,来作为智库服务和国际传播的主体。他还在演讲中系统介绍了过去十年非洲研究院建设高端学术平台与研究基地、培养扎根非洲学术人才,建立非洲学位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等十大创新举措及其成效。
  
  最后,刘鸿武对高校智库建设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希望所有的高校围绕国家的战略做好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第二,依据高校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找准发展定位。第三,按国家和地区的期待建设好本校战略性研究机构。第四,组建好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学科创新群。第五,将包括高校发展经验在内的中国发展经验,转换为国际话语体系传播到国际上去。
  
  据悉,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7发展报告”中,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再次入选“中国高校智库综合评分TOP100”,浙江师范大学也因此首次入选“中国大学智库指数排名50强”,非洲研究特色学科在推进这所地方性大学创新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再次获得充分显现。
  
  本届高峰论坛在大会主论坛之外,还设立了党政军智库、高校智库、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社会、企业、科技智库等六个分论坛。刘鸿武除做大会演讲外,还在高校智库分论坛上,做了题为《如何建构中非之间双向、互动、平衡的传播关系》的个案经验交流报告。他结合近期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做学术演讲和政策宣介的经历,就如何在在长期开展田野调研、充分了解非洲国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进中非学术交流和中国思想传播作了进一步说明。(记者毛莉 通讯员欧玉芳)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