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瞭望 > 智库要闻 > 正文
打造品牌、开放、高端的东北亚区域国际论坛——中国第四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在长春成功举办
时间:2013-09-06   来源:东北亚智库论坛筹备委员会   作者:沈 悦 记者郭杰青

 

会议现场

   在东北亚合作和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加速推进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面向东北亚开放、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的大背景下,本着“安全、节俭、实效”的指导思想和办会理念,第四届东北亚智库论坛于9月7日至8日在长春市南湖宾馆隆重举行。本届东北亚智库论坛的主办和承办单位也进行了调整和升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秘书处、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承办。本次东北亚智库论坛的主题是“互信、合作、共赢”。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美国、新加坡和中国的著名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严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晋保平致辞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专职副主席
马克教授主持开幕式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专职副主席马克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闭幕词。主办方代表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致辞。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主席查尔斯·莫里森分别以《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和《政策研究机构的兴起和东北亚议程》为题作主题发言。为期两天的论坛共分五个时段,分别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副院长、专职副主席刘亚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爽,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韩国亚细亚共同体财团事务局局长朴济勋,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主持,围绕“东北亚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两个议题,22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专题发言,数十位会议代表参与提问和讨论。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大批主流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全程报道,同时对参会主要嘉宾和专家学者代表进行了现场采访。
 
   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严在开幕词中表示:东北亚智库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形成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第四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借助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的重要机遇,扩大范围,提升质量,正在向着东北亚区域知名的,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专家论坛方向发展。希望各国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东北亚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两个议题,为寻求符合东北亚地区发展特点的合作路径坦诚地进行深入地探讨和诚挚的交流。并期待通过东北亚智库论坛这个平台,各国之间能够进一步增强相互了解,交流思想,凝聚共识,为促进地区繁荣,实现互利共赢,推进东北亚合作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东北亚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东北亚区域各国间的经贸交往与相互依存更加密切。中国吉林的新发展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展现出美好的前景。我相信本届论坛将为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推动东北亚建立起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谈到,吉林省对广泛开展与东北亚各国的学术交流、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各国学者也有很多共同关注的问题,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空间、领域都非常宽阔,我们应当而且能够搭建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多学科、多渠道地进行长期合作,共同致力于东北亚的繁荣和发展。可以说,我们这次召开的东北亚智库论坛就承载着这样一个光荣的使命。他还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智库论坛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为推动东北亚各国社会科学研究和跨国合作提供智力支持。第二,要以全球化时代的格局视野真正将论坛打造成为成熟、完备的东北亚智库。第三,希望东盟智库论坛、中亚智库论坛、南亚智库论坛和东北亚智库论坛这四个智库论坛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协作,共同发展,将智库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马克院长在闭幕词中回顾了两天来的讨论,各位东北亚研究领域的专家们,与会的中日韩俄蒙美新等各国的代表们紧紧围绕着东北亚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这两大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非常广泛的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地达成了会议的预期目标。
 
   与历届东北亚智库论坛相比,本次论坛有很多新特点、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论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借助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的重要机遇,本届东北亚智库论坛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特别是邀请专家范围和代表性,会议研究问题深入和针对性,以及参会各方著名专家学者对论坛的认可程度,本届论坛名副其实地和东盟智库论坛、南亚智库论坛、中亚智库论坛一起成为了区域性的国际论坛。
 
  二是论坛开放性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加速推进东北亚区域开放相适应,东北亚智库论坛的开放性体现在多方面,围绕经济发展和合作讨论问题的深度、邀请专家层次和范围、与会代表、列席人员甚至是新闻报道都注重开放性。第四届东北亚智库论坛打破以往办会只邀请东北亚六国学者的“惯例”,美国和新加坡的学者首次出现在会场上,为论坛带来了新的声音、新的信息、新的活力;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东盟智库论坛、南亚智库论坛的承办方代表,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为今后继续办好各自论坛提供了更多的经验、体会和思路;同时,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驻沈阳领馆的官员也主动申请参加本次论坛;还有诸多的新闻媒体对第四届东北亚智库论坛予以关注和支持,相信他们的报道和传播将使论坛的睿智见解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更多的分享。
 
  三是论坛国际化进一步体现。第四届东北亚智库论坛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国际论坛接轨。五位主持人分别主持了各个时段的发言,并逐一对发言予以总结和点评。本次论坛还大大增加了互动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形成了一个广泛、深入的讨论氛围,提问有分量、回答有质量,经常在某一个问题的点上引发与会者进行思考,并且不断向深度、广度和高度延伸,使研讨更深入,更有成效,更有对策性。本次论坛有效的讨论时间大约是十个小时左右,在这十小时中,与会者所得到的精神上的、学术上的、思想上的收获,包括思维方式方面的启发是无法用时间来计量的。
 
  本届论坛在邀请专家层次和范围、会议研讨内容和深入程度、会议对今后论坛的定位和目标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朝着品牌、开放、高端的东北亚区域国际性论坛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人民政府、东北亚博览会秘书处、省委宣传部等单位全力配合,继续做好第五届东北亚智库论坛的筹备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将其办成“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率”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论坛而不懈努力。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Baidu
map